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工作方式不够恰当经费与编制保障缺失以此为背景,尹教授团队基于一线教师对教研工作的评价展开研究。通过指标建构和数据分析,厘清了各省教研工作质量与教研均衡程度的差异和影响因素,为教研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坚持循证原则,推动基于实证的教研研究。重视教师反馈,从教师视角分析和理解教研工作成效。加强省际交流,促进省际教研成果和经验的示范推广。扩充队伍规模,提高教研员与教师人数之比。关注专业发展,发挥优秀教研员在教师成长中的传帮带作用。回归教研本质,坚持教研工作开展的专业领导倾向。
尹弘飚教授做主旨报告
从“教研机构的合并”看教研职能的定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胡惠闵教授以《从“教研机构的合并”看教研职能的定位》为题,聚焦教研机构合并现象带来的教学研究职能再定位问题,从四个方面为大家进行深度解析。
研究背景
此次调研基于增进对全国各级教研工作开展现状的了解、提炼我国教研工作经验、发现教研工作普遍问题,以及改善与完善教研体系的目的,通过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和集体调研的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对教研机构设置与管理、工作内容与方式、队伍建设与发展、工作转型与创新进行了深度调研。
教研机构合并伴随着教学研究职能泛化
自教研制度确立以来,我国教研机构建制就各不相同,目前教研机构呈现出与科研、师训相关机构的合并之势。与此同时,教学研究职能存在弱化和泛化的现象,省级教研机构侧重于教育智库和智囊,区县级越来越多承担其他合并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的事务,地市级则两者兼顾。
如何认识“教学研究”
想要对于职能进行再定位,就要回归到本质来思考如何定位教学研究,从内涵与外延去看实践中的教学研究职能。
新时期教学研究该何去何从
从“以教为主”走向“因学而教”从“教学”范畴走向“课程”范畴从“经验取向”走向“理论指导”
胡惠闵教授做主旨报告
区域“学科教研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以《区域‘学科教研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为题,立足海淀,面向全国,回顾了海淀进校教研转型的十年探索之路,并以学科教研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例分享了新时代海淀进校教研转型的思考。
海淀教研转型的十年探索
为应对时代发展需要和区域教师成长需要,海淀进校超前思考、主动应变,积极探索教研创新和转型升级,自2012年起,开启了十年教研转型之路,积极探索教研机构职能定位和教研工作内涵转型,进一步思考教研员角色定位。
学科教研课程设计与实施
海淀进校坚持课标导向、素养导向、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的原则,自2012年起,开创性构建并持续优化“5+M+N”学科教研课程体系,实现了从“学科教研活动”升级为“学科教研课程”的突破。
标准导向:以国家课程标准、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培训课程指标为导向设计课程,以深度学习教学改进、学习方式变革等项目为代表的研究型项目带动M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规范设计:按照“适切性目标-结构性课程-多样化实施-及时地跟进-反思性改进”流程,持续优化课程体系。评价引领:开发海淀区学科教研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完善课程内涵和结构。持续优化:连续十年的“全员封闭研修”和持续开展的专题研修更是聚焦时代主题,把握时代脉搏,持续探索区域学科教研课程发展方向和优化路径,推动学科教研课程
文章来源:《教师教育学报》 网址: http://www.jsjyzzs.cn/zonghexinwen/2022/0508/562.html
教师教育学报投稿 | 教师教育学报编辑部| 教师教育学报版面费 | 教师教育学报论文发表 | 教师教育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教师教育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