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杨崧教授负责的泛南海地区天气气候教师团队成功入选。这是中山大学继2018年肖海鹏教授负责的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教师团队获得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后,第二次获此殊荣。
立足大湾区、深耕南海、放眼全球,泛南海地区天气气候教师团队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家国深情,倾情培养国之栋梁。我们一起走近该团队,走近团队负责人杨崧教授。
杨崧教授
牢记“为国育才”,倾情培养国之栋梁
“他们就像一本书,你永远都读不尽。每翻一页,你都会发现一片新天地。”谈起杨崧教授团队时,一位学生由衷地说道。
杨崧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季风专家,是全球最广泛应用的动力季风指数Webster-Yang指数的创始人之一。在提到如何看待育人问题时,杨教授一改之前专注科研的严肃,眉眼间皆是融融笑意,目光透露出寻常长辈的和蔼。“我们现在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培养年轻人。桃李繁茂,则师道更兴。为国育才,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杨崧教授为学院2021届优秀毕业生颁奖
杨崧教授指导学生
杨崧教授在等地铁的间隙指导学生
泛南海地区天气气候教学团队自2013年开始,通过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方式,逐步组建起具有优良的师德师风、爱岗敬业、凝聚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1人。
团队的教育理念有大局观和系统性。教学方面,因材施教,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且更注重授之以渔。
团队对学生的培养方针——“请进来,派出去”。“一有机会,我就会让学生去参加世界各地的学术会议,让他们去打开视野,从更宏观的视角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一隅。同时还达到了‘推销'人才的目的。研究气候变化的国际著名学者们,都对我们的学生赞不绝口,说他们的能力一点儿也不比美国培养的博士差。”杨崧教授语气中透露出自豪。
杨崧教授为本科生上课
除了专心科研,团队还注重锻炼身体,时不时还会一起约着去爬山或竞走,常常一走就是七八公里。尽管学生们累得不行,但也为埋头科研打下了良好身体素质基础。
团队教师非常注重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承担着多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遵循大气科学教育的内在规律,团队教师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模块化课程”“本硕贯通课程”和“荣誉课程”。
年轻人才是未来。团队老师们在引领年轻后辈走上科研的道路时,倏忽折叠了光阴,模糊了年轮。师道就是因这种传承才显得意味深长,才令人谈之而不觉肃然起敬。
简茂球教授在辅导学生
心系湾区建设,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坚持科研与业务结合,为国家重大建设需求提供技术支撑。”这是团队一直恪守的信念。
季风的变化与预报,尤其是“春季预报障碍”,是季风研究亟需突破的瓶颈问题。教学团队通过一系列重大研究,攻坚克难,揭示了泛南海地区在气候变化认识与应对中的关键地位,取得了多项具有创新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一带一路”气候异常及我国旱涝灾害预测提供重要科学支撑,也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事务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水文灾害,团队成员自主研发的洪水预报系统,向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提供逐日精细化的业务信息产品,对重大洪涝灾害进行监测和风险评估,为我国汛期的洪水灾害预警提供了可靠的洪水信息,为减少我国气象和水文灾害做出贡献。
团队师生参加南海季风综合科考试验预演航次
一系列突出的研究成果,源于团队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学术沉淀,更源于自觉服务国家重大建设需求的使命担当。杨崧教授经常鼓励团队成员:“不要把科研当作苦差事,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国家解决问题,再辛苦也值得!”
文章来源:《教师教育学报》 网址: http://www.jsjyzzs.cn/zonghexinwen/2022/0214/544.html
教师教育学报投稿 | 教师教育学报编辑部| 教师教育学报版面费 | 教师教育学报论文发表 | 教师教育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教师教育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